- 胡海波;
中国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扎根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塑造了中国管理实践独特的底层逻辑、过程模式与价值旨趣。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是对中国管理学“元”问题的再思考,本文基于“天道-地道一人道”的三道学说,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三组关系入手,审视中文语境下管理的“治理”内涵及其合法性与科学性,根据“修齐治平”“事在人为”与“身企同治”的三大范畴,构建起治身、治缘、治众、治境、治事的应用框架,以推动管理学研究的守正创新。
2025年06期 v.44;No.538 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贾旭东;
本文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将传统文化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认为传统文化的核心知识是隐性知识,而外围知识作为显性知识可分为本体显化知识、工夫显化知识与其他外围知识,其知识体系具有“万法归一,法住法位,一法不立,无法不容”的特点,据此构建了传统文化知识分类模型;本文总结古人在师资甄选、知识传授、记录与共享方面的知识管理策略,指出心性修养工夫即禅修是传统文化核心研究方法,其体现了科学精神和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标准;本文还比较发现中西方学术在研究目标与知识体系建构、对学者的要求方面存在六大差异,认为研学传承传统文化有“渐修”与“顿修”两条路径,应以“知行并重”的方法和态度平衡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学习,方能真正激活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2025年06期 v.44;No.538 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贾利军;贺达豪;李琦;王宏;
西方管理学深陷机械分科范式的危机,其牛顿宇宙观预设的时空绝对性、线性因果律及经济人假设,难以应对有机复杂性挑战。本文论证中国管理学的范式革新价值:以《易经》“道-象-器”框架重构管理知识体系,通过道(本体价值)、象(情境模式)、器(技术工具)的立体互动,构建兼具整体性、动态性与伦理性的认知范式。研究揭示中国智慧的双向阐释学意义,即向下兼容解构西方工具理性的文化局限,向上整合形成跨文明治理的元理论,并提出分层教育模式实现“道-象-器”的知识生产转型。中国管理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学科从“分科科学”向“文明学科”跃迁,通过范式革命破解现代性困境,为全球管理知识体系注入有机整体思维与天人合一伦理,开创多元文明平等对话的新纪元。
2025年06期 v.44;No.538 2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吕力;陆文瑜;
从企业内部契约不完备性出发,企业管理不能单纯依靠“契约至上”的方式,“德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以“管理教化、中国式管理辩证法、管理道德智慧”为支点,可以建构中国企业德治体系,其框架包括:以儒家性德为基础的管理教化、以周易卦德为基础的中国式管理辩证法和以道家道德为基础的管理智慧。从中国企业德治体系实践与理论中产生的工作儒学、财富儒学、创造儒学、责任儒学以及将上述理念加以整合的企业儒学也为中国哲学自身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方向性启示:工作儒学、财富儒学、创造儒学、责任儒学四者既保持了儒家思想的内在统一性,又锚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为构建新工商文明提供了兼具文化根基与实践效能的中国方案。
2025年06期 v.44;No.538 4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王磊;晁罡;程雪莲;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中国传统伦理教育的视角,本文通过长期跟踪调查,对一家全方位用儒家文化理念和方法进行管理的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开展单案例纵向研究,结果表明:言教、身教和境教是组织伦理培训的三个重要方面,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言教、身教和境教共同构成了一个三教合一的系统,即内求、利他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此系统协同发挥影响,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和谐文化。本研究拓展了社会认知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组织伦理培训的解释力,深化了对于企业文化形态和内涵的认识,对于企业如何协同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言教、身教和境教等培训手段,发挥内求、利他等传统伦理价值,构建组织和谐文化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2025年06期 v.44;No.538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