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玲;阎东彬;
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京津冀地区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总体呈"N"型变动趋势;城市间生态福利绩效存在明显差异且差距呈"先增后减"的特征,地带间差异是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空间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京津冀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特征且冷热点不均,空间互动状态下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人口密度是影响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机制、完善对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技术支持和政策设计、加强京津冀地区城市间合作的建议。
2020年12期 v.39;No.484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陈素梅;李钢;
在2020年中国即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时刻,本文以江西省信丰脐橙产业为例,阐述了贫困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实现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可以依托绿色资源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从实现机制上,"资源-经济价值-减贫-资源再投资"的良性循环确保可持续的包容性绿色增长。从实践模式上,实现资源跨界集约化配置与确保农户与现代经营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实现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关键因素。就前者而言,包括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绿色转型、一二三产业融合开辟增收新渠道、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延伸产业布局三种形式;就后者而言,表现为建立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本文结论对我国贫困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2020年12期 v.39;No.484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王邦兆;唐亦飞;张同建;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愈益严峻,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波特假设"认为,环境规制是驱动绿色技术创新成长的动力。县(区)环境规制是我国环境规制系统的枢纽,制造型企业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县(区)环境规制下制造型企业为样本,检验了环境规制促进制造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微观路径,揭示了环境规制下绿色技术创新培育的机理,提出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策略,不仅完善了环境规制,也进一步增强了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建议:在当前的县(区)环境规制环境下,绿色技术创新的具体推进方向包括优化政府绿色补贴结构、提高排污许可证实施力度、加大自愿性协议推行的强度、发挥技术人员在绿色技术创新上的规模效应等。
2020年12期 v.39;No.484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赫连志巍;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突变式转型成为企业改变经营方向的选择之一。企业能力理论认为,财务能力是影响企业转型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建立企业突变式转型的财务能力指标体系,构建财务能力与突变式转型关系的概念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52家上市制造企业突变式转型实证研究发现:财务战略管理能力、融资能力、投资能力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对企业突变式转型产生积极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在突变式转型过程中企业财务能力应确保充足的财务资源、注重财务战略与转型战略相配合、合理协调和控制新旧业务的资源分配、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等改进建议。
2020年12期 v.39;No.484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田天;沈铭;
在国家推崇科技创新、鼓励双创的浪潮下,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本文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问题,引入多层次可拓模型,结合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孵化器的自身建设、服务能力、孵化绩效、社会贡献4个维度为视角,应用可拓学模型可有效地对其建设及工作绩效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绩效评价。据此,本文提出提升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水平的建议:聚焦孵化器专业方向,形成产业链集聚,实现孵化服务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构建孵化联合体,通过孵化器内涵建设,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建立核心绩效指标体系,彰显社会影响力。
2020年12期 v.39;No.484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徐蒙;
数字化转型来自于技术进步和企业经营发展需求之间的互动,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文结合已有研究,从国家宏观政策和微观企业案例两个方面概述了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及主要创新内容,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的内在联系,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外在动因,企业创新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需求。最后,从改变管理思维,重新定义人与技术的关系;明确发展目标,时刻保持初创精神;营造创新氛围,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注重模式创新,规范企业发展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020年12期 v.39;No.484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蔡霖;任锦鸾;肖丹;
短视频的兴起给社交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场景,目前对于短视频"种草"过程中消费者由社交意愿转向商务意愿这一机制,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文通过分析短视频社交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建立了社交向商务转化的理论研究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出:感知使用价值、信任对消费者商品关注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享乐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交互性、临场感、流行性和个性化是消费者价值和信任感知的重要外部刺激因素。因此,商家应加强社交内容运营、充分利用推荐算法优势,并且不断提升市场调研水平。
2020年12期 v.39;No.484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陈瑾;
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为美丽乡村注入新的内涵,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认识我国民宿经济的带动作用和实践价值,依循乡村农家乐、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乡村旅居不同阶段的演进规律,分析和总结我国民宿经济创新发展基础。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和民宿特色发展具体实践,科学地明晰未来民宿行业发展呈现的经营连锁化、产业规模化、业态多元化、需求个性化、平台移动化五大趋势特征。提出民宿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政策建议:开展民宿多业态融合创新、探索多元化投资主体共享模式、提升顾客需求体验价值、构建民宿可持续脱贫机制、做好互联网平台互动营销。
2020年12期 v.39;No.484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8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郭际;易魁;
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各行业、各地区皆兴起VR产业发展热潮。如何实现VR虚拟现实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系统特征与运行机制的全面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应用Citespace和ROST-CM6软件,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探索,对VR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圈发展的技术创新、系统特征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VR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圈体现出"技术特征-参与主体-相关产业"价值链特征,是"VR技术核心层-信息产业内环层-关联产业外环层"生态圈层结构表现。要实现各方共赢,应当结合外部环境特征塑造良好的运行机制。
2020年12期 v.39;No.484 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代毓芳;张向前;
互联互通蓝图下,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建立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支持体系。为构建合适的人力资源支持体系,本文分析了中国产业转型的现状和用人需求,剖析了目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支持体系存在的突出障碍,如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与产业结构匹配程度不合理;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农村人力资本严重匮乏制约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利用率不高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速率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支持体系,并提出相应建议:注重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联系;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中介作用,促进人才匹配和培养。
2020年12期 v.39;No.484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夏天添;
已有研究探讨了仁慈型领导对员工创新的积极作用,忽视了仁慈型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双刃剑作用效果。整合社会交换理论与资源保存理论,以国内65家互联网企业的87名研发人员与其直接领导为对象,展开了连续15周的配对经验取样,并运用多层嵌套模型和QCA分析发现:仁慈型领导整体上正向影响员工创新绩效;仁慈型领导通过心理安全感正向影响员工创新绩效,通过命令服从负向影响员工创新绩效;工作自主性正向调节心理安全感和员工创新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命令服从和员工创新绩效的关系。故本研究建议相关企业应以"仁慈"的文化,增进员工心理安全感,打破命令服从的角色义务约束,并通过科学的工作自主授权,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为企业创造未来的优势。
2020年12期 v.39;No.484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3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赵斌斌;蔡弘;连瑞瑞;
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对员工工作嵌入有着明显的内生作用机制。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构建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与员工工作嵌入的假设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心理授权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共生理念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与远程员工工作嵌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心理授权在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与工作嵌入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而且员工共生观念在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与心理授权及工作嵌入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分别从领导者和员工两个视角提出促进员工工作嵌入的管理策略,以帮助企业和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最终达到员工高嵌入的目的。
2020年12期 v.39;No.484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李慧;钱芳;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一线服务型员工面对着更大的市场冲击和组织压力,消费者需求也更加复杂多变,员工表现的情绪状态将直接影响工作状态与工作质量。为探讨情绪宣泄、情绪工作(表面作用及内涵作用)与员工积极情感交互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江西、浙江、广东130家汽车销售企业的421名销售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宣泄对员工积极情感交互具有积极的影响,而表面作用与内涵作用在二者间承担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相关企业在一线服务工作人员的管理上应针对其产品特征与销售人员特质加以优化,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2020年12期 v.39;No.484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闫梅;刘建丽;
工业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粤港澳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粤港澳大湾区工业规模和活力不断提升、新兴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但在结构转型升级、区域空间布局、与服务业协同发展等方面仍显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针对大湾区工业大而不强、不平衡问题突出等特征,本文提出"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从世界加工厂转变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成为工业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最后,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强化产业协同集聚、优化工业布局、促进创新引领、创新合作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0年12期 v.39;No.484 12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秦宇;钟群英;
实现全面脱贫后,中国减贫工作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减少相对贫困和实现高质量脱贫转变。本文通过对赣州市南康区家具产业扶贫机制研究,阐述了工业产业扶贫如何有效破解现阶段我国产业扶贫中存在的产业选择非可持续性、参与主体关系界定不清晰和脱贫工作短视等问题。研究发现,通过"产业+就业"的工业产业减贫模式,赣州市南康区依托家具产业有效化解了短期扶贫目标与地区可持续发展、贫困户短期收益与产业长期发展、贫困人口被动式脱贫与贫困地区人力资本长期提升和高质量脱贫等长期与短期利益矛盾。该扶贫模式不仅给即有政策导向提供新的扶贫思路,也为工业产业扶贫实践提供了可以供借鉴的成功案例。
2020年12期 v.39;No.484 1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肖彬;郭建斌;刘安炉;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积累且难以回避的现实矛盾,户籍门槛仅是矛盾表面,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行业发展非均衡和地域发展非均衡形成的长期社会福利分配不均,仅靠削平户籍门槛并不能完全实现利益均等化目标。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场化进程,进一步释放市场力量,实现人力要素优化配置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调整优化户籍制度改革时序设计,让市场本身去寻找和调整"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边界;打破仅以学历筛选为导向的落户政策,让农业转移人口也成为城市生产和价值创造的主力军,是当前决策亟需考量的现实问题。
2020年12期 v.39;No.484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